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30:话题作文训练【专题检测】-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6页5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30:话题作文训练【专题检测】-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共10页
专题30:话题作文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通关宝典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掌声是汗水的回响,智慧是思考的回响,文明是历史的回响……
请以“回响”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回响”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反响、回声响应。也指声音回荡。提示语中对“回响”一词进行拓展延伸,有了多重含义。“掌声是汗水的回响”,将回响与过往学****生活相联系,小到为解开一道难题冥思苦想、挑灯夜战;大到为学好一门学科上下求索、多方求助;参加某次竞赛,勤学苦练,寻找科学方法,终于登上领奖台;投身某个实验,苦苦探索最佳路径,在山重水复之时终于柳暗花明,取得阶段性成功,这揭示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智慧是思考的回响”是更高层次的“回响”。阅读文学名著时,对写作技巧的感悟;观看精彩电影时,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思考个体成长时,对人生命运的关照,这些都与生活做人、学****密不可分,我们也因而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成长感悟心灵启迪。“文明是历史的回响”贯通古今,上升到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抒情议论。注意文体要求写记叙类文章。
二、选材构思。考生可以遥想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呼应;可以歌咏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心声和今天中华复兴的一脉相承;可以讴歌几代航天英雄从古代的“飞天梦”到建国后“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再到新时期“神舟”“嫦娥”“天宫”遨游太空的星际回响……这要求考生有更独特的视野,以小见大,巧选角度。作文时考生可以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切入选材立意,注意思想要积极向上,传递出正能量。
【满分范文】
爱的回响
生活之中,凡事总有来往,付出总有回报,可母亲对孩子的付出所得到的回报,总是寥寥无几。其实爱是需要被回应的,母亲的爱,尤为需要。
夏日炎炎,凉爽是所有人的期盼。吃饭时,凉菜因清凉的口感便成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凉菜中最常见的应属拍黄瓜。母亲常常会做上一道拌黄瓜。那黄瓜带着酸甜,口感脆爽,还带着一丝清凉,虽相貌一般,但每一片厚薄均匀。所以,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
一天傍晚,母亲下班回家。她将鞋换好放下包,见时候不早,还未凉快过来就急忙进了厨房,忙活起来。不知为何,今天切菜的声音远不如以前那样频繁。于是我走到厨房,才知母亲早上做早餐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我见她因手指不灵便,而显得有些笨拙地切着黄瓜。厨房因有火的烘烤,而更加闷热。
之前我总是心安理得的吃着菜,觉得是自己应该享有的,丝毫不去珍惜和体谅妈妈的艰辛。此刻,我心生愧疚,走上去说:“妈,你手上有伤,不好碰水,要不我来切吧。”“行,那你小心点,别切着手。”
试卷第1页,共10页
我接过菜刀,学着母亲的动作,一点一点的切着黄瓜。此刻母亲对我的点点滴滴以及我对菜的挑三拣四,甚至因此和母亲顶嘴的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相比母亲为我的付出,我对母亲的付出,真的很少很少。回头一看,母亲正静静的在身后看着我,不知何时,她的头上已有缕缕白丝。望着那有些衰老的面容,我的眼眶已有些湿润……
黄瓜拌好,端上了桌。虽味道没有母亲的好,但母亲吃的特别开心。我忽然明白,我的回报,对母亲来说是多么珍贵,哪怕是那么微小,那么不起眼,母亲的幸福感也很高很高。从此,每顿饭的拌黄瓜,就由我来做。
这一盘拌黄瓜,见证了我与母亲间爱的回响。
1.(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总书记指出:“劳动最光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劳动将成为中小学必修的课程。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请围绕“劳动与我”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对即将开设的劳动课程的期待,可以记叙你曾经参加过的劳动,也可以谈谈你对劳动的理解与认识。
要求:
(1)自拟题目;
(2)紧扣话题,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600字;
(5)不得抄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2.(2022·湖南·中考真题)作文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2年3月,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我们看到了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看到了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我们还看到了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还有那双目失聪、自强不息、创造奇迹的青年学生江梦南……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一样的身份和地位,但他们同享“感动中国人物”这一殊荣,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领域中实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价值。
请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