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 检测题 3.8 和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4份打包).zip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9页34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单元素养检测(三)(第三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年是中华民族传统历法(农历)鼠年。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台,十二岁一循环。这说明(  )
①生肖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②生肖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人们以生肖纪年,给予动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正确;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生肖文化不属于这一范畴,②正确,排除①;④与材料不符。
2.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大剧《江河水》改编自同名小说,以改革开放为背景、港口改革为主线,讲述了一个老港口在新局长江河带领下不忘初心,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的故事,展现了江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成就。这表明 (  )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②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一定同步,①中的“完全同步”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②错误;③④反映了材料表达的主旨,符合题意。
3.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达成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①文化通过载体表现出来,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强调文化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中华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能够通过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4.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推行敬老活动。某区举办了重阳节庆祝活动(如图),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品茗美丽传说,凸显传统节日及****俗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为抓手,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③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
④促进文化交流,使不同民族文化在渐趋融合中走向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①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③正确,通过材料我们知道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为抓手,传播着社会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④“走向统一”说法错误,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
5.2020鼠年春节见证了“中国年”国际化的新步伐。从各国政要到媒体,从国际商家到民众,来自中国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如今,全球十多个国家把春节列为本国的法定假日。“中国年味”飘向全球、走红海外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③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④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A。①符合题意,从各国政要到媒体,从国际商家到民众,来自中国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无关;③表述错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④符合题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6.2020年1月14日,“良渚杯”2020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带来了朗诵、唱诵、演诵、舞诵、行为朗诵、情景诗剧等创新节目形式。由虹云、刘纪宏等带来开篇长诗《良渚颂》以雄浑的诗意,浓墨重彩地书写良渚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定位,两位艺术家还分别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根据艾青名篇改编的《吹号者》,让观众感受了诗歌的无穷魅力。中国诗歌春晚的成功举办(  )
①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②说明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深化了群众性精神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