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0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学历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历案(部编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5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0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学历案)-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历案(部编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0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学历案)
【学****主题】
复****七年级至九年级所学的重点词语(成语),掌握其读音,能够准确地书写、理解其含义,并合理地运用。
【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有关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考查要求是:准确理解辨析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能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并理解其不同的表达作用。能准确辨析、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能准确辨析理解同义词、近义词和多义词的含义及用法。熟练掌握生活中常用的俗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熟练掌握常用关联词的用法。
【题型概述】
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卷来看,均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词语使用,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考查的内容是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课文后“读读写写”栏目和课文下进行注释的词语(多为四字成语)。具体有以下几种题型:
1.选择加点词语(成语)使用恰当或错误的项。
2.结合语境,选择文段中词语运用最恰当的项。
3.写出指定类型的词语或成语。
综上所述,预计在今年的中考中也会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学****目标】
①通过复****掌握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②通过复****能够辨析近义词语(成语);
③通过复****掌握常见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④通过复****掌握常见的成语典故;
⑤通过复****掌握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评价任务】
①复****教材及知识清单,能够根据语境,选出正确的词语(成语);(检测目标①)
②复****教材及知识清单,能够根据语境,选出辨析近义词语(成语);(检测目标②)
③复****教材及知识清单,能够根据语境,掌握常见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检测目标③)
④复****教材及知识清单,能够根据题干要求,辨析常见的成语典故;(检测目标④)
⑤复****教材及知识清单,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出(写出)恰当的关联词。(检测目标⑤)
【学法建议】
①本知识点为中考中较为基础的知识点,词语、成语、熟语、关联词等主要着眼于同义词(成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及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运用;关联词主要是考察上下语句之间的关系。一般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混淆的。虽然分值不大,但学生也不能因此忽视该知识点,在平时复****中,要特别注意词语、成语的褒贬义、使用对象及使用场合;关注课本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成语的词义、褒贬及运用场合,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惯。
②通过自主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①课本、复****资料(知识清单);
②易错的词语(成语)等。
二、课中学****学****任务一:根据语境,选出正确的词语(成语)(检测目标①)
(一)复****教材后面的读读写写及知识清单部分的知识点,标注出不懂的(易错的)词语(成语)。
易读错的词语(成语)汇总
(二)结合具体的例题,检测词语(成语)的掌握情况。
1.(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是否加入校排球队,他和父母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B.看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同学们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C.朱光潜在创作《无言之美》时,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许多生动的实例,显示出他在美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D.瞿秋白一生历经风浪和生死考验,却始终初心不改,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探寻和开辟“一条光明的路”。
2.(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排演话剧《屈原》时,同学们全心投入,将角色扮演得入木三分。
B.自从玫瑰增选为济南市“市花”后,玫瑰花饼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C.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D.春天,济南五龙潭公园的樱花开放了,如云似雪,美不胜收。
3.(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敢于见异思迁,切忌故步自封。
B.除夕夜,一家人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尽享天伦之乐。
C.即便是在逆境中,她依然锲而不舍地朝着自己的志向努力追求。
D.“大胃王”吃播浪费问题的根本,在于一些人哗众取宠,为了“流量”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4.(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