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3 现代文阅读(考点讲解).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2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3 现代文阅读(考点讲解).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3 现代文阅读
【知识入门】
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题型及答题方式: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者主要事件怎么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2、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3、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4、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
特别说明:要与说明文区别,说明文答题全部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是准确具体;作比较是突出强调;下定义是科学严密地揭示;分类别是条理清晰地)而记叙文一定是“表现了……或者表达了……”
7、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8、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注意一定要紧扣文本,从文章中心思想出发)
9、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10、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11、开头语段有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