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3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通关宝典
一、(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二、(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3.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4.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5.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三、(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
6.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8.诗歌第一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9.这首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六、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①____”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②____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11.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3.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