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解全析 第1页(共14页)
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上海卷】
语文·全解全析
一、文言文
(一)【答案】
1.白露未晞 2.城阙辅三秦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5.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晞、阙、畔、侯、帆、沧”等字词的书写。
(二)【答案】
6. 宋 (南宋);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7. (1)选拔,推举 (2)全部,都(毫无保留)
8. B
9. 忠君卫国(之责任)等; 在国家面临危难时,积极应诏征兵,并散尽家财作为军费。
【解析】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出自这本书的作品还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等。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1)句意:二十岁中进士。举:选拔,任用。
(2)句意:倾尽全部家财作为军费。尽:全部,都。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二者不可得兼”与“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假设关系,意思是: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故选B。
(2)“辛苦遭逢”是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的经历,即材料三中的“年二十举进士”。故D选项理解错误,选D。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尽以家赀为军费”可知,当国家形势危急时,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积极应诏,并发动郡中豪杰,倾尽全部家财作为军费。所以“吾事”就是他的忠君卫国之责。据此理解进行填空作答。
【参考译文】:
语文全解全析 第3页(共14页)
材料二: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喜爱的,正义也是我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材料三:文天祥,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神情严肃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倾尽全部家财作为军费。……
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
(三)【答案】
10.①拜访。②再。
11.守持身心的大道(方法),也还是这样罢了。
12.以事喻理(类比的方法),从身边小事谈及,更易被“我”接受。
【解析】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访。谒:拜访;
(2)句意:此后就不再顾及和惋惜(鞋子)了。复:再。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居,守持;之,结构助词,的;道,大道,方法;亦,也;是,这样;耳,罢了、而已。
1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根据“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可知,王廷相通过讲自己爱惜鞋子,因为鞋子不小心被浸湿,就不再顾及和惋惜鞋子,走路不再小心翼翼,来告诫“我”为人处世也是如此,一旦堕落就将毁此一生,王廷相从身边的小事谈起,寓理于事(以事喻理,运用类比的方法),使“我”更容易接受。
【参考译文】:
兵部尚书王廷相,他的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访。他邀请我人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乘轿走在大街上,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至长安街,他都拣着地面小心谨慎地行走,唯恐弄脏了鞋子,转弯进人京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鞋子浸湿了,此后就不再顾及和惋惜(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