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B.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D. 若某人出现病理性溶血,则其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 2.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B. 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的方向 C.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D.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包含3个神经元 3.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神经组成 B. 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 4. 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 甲的含义是汗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 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涉及的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 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5.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B. 乙、丙、丁分别是大脑皮层、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 C. 抗利尿激素能增加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D. 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等 6. 图1为人体眨眼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图2为图1中I结构接受神经递质后发生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处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 图1中,兴奋在结构d和结构c中的传导速度相同 C. 图2中,P是钠离子通道,作用于I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 D. 图1中,兴奋从a传递至e的过程中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7.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B.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 8. 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发生惊厥。如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A. 钠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B. 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 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D. 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9. 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释放的递质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B. 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 C. 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 D. 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生抑制 10.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期缺碘会导致机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