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17 记叙文阅读(综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7页11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17 记叙文阅读(综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考点17 记叙文阅读(综合)
关于“记叙文综合阅读”的要求为: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开放性问题
【方法技巧】
拓展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1.考点题型
(1)文中的故事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2)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的材料、人物等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3)设计链接材料与探究的问题。
(4)填写卡片,拟写对联、广告、宣传语等。
2.答题方法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观点评价、阅读感悟等试题,是阅读的开放题,其目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具有个性与创意的见解,展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1)只要求说出启示题
结合文章的中心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是归纳出文中事件所表现的道理即可。
(2)谈看法或做法题
①围绕文章的中心,明确自己的观点;②写出自身的体会;③列举自己生活中的相关事例;④紧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3)探究与发现题
紧扣文章中心,联系平时储备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
3.答题步骤: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
③在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体会感悟。
④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记叙文阅读综合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查形式
中考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兼有填空题与选择题。
三、知识点讲解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2.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的过程,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3.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给人的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前文的情节起到补充作用,丰富人物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作者的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一般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以“你”的形式出现,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像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更有利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格的整体。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线索常有以下七种形式:
(1)以时间为线索。如《邓稼先》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用邓稼先的经历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
(2)以事件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一文是以母亲对“我”的各种关心为线索组织全文的。
(3)以某一有意义的物体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4)以某一人物为线索。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是以闻一多的言行为线索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