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填空及问答题,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答在区域外或试卷上均不得分。 一、知识与运用(共8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病毒肆虐的日子,我常于窗前凝望一家面馆。24小时不打烊,医务人员、志愿者、物资运输司机免费就餐,店面还悬挂着一条横幅——“找寻一碗面的来历”。不曾思考却蓦然发现,一碗面的背后竟是长长的链条:农夫挥汗如雨,贩运者千里拔涉,商家焦灼等待……总以为自己是孤立的,浑然不知已彼此关联,那是生计的需要,更是心灵的(浸染/熏染)。不认识农夫,面却出自他的麦田;未见过作者, ① ;并非生活在那座英雄的城市,也未去过大洋彼岸,但无时不在关注期盼。生命与生命,哪怕是看起来不相干的陌生人,或者是 ② ,寻根朔源,都休戚相关。这无法剔除的关联决定了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而面馆的守望何尝不是一种(威武不屈/挺身而出)?我,和你,和他,和这个世界,有有着看不见的关联。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肆虐(nüè) 凝望 拔涉 挥汗如雨 B. 蓦然(mù) 打烊 贩运 置身事外 C. 剔除(tī) 链条 浑然 休戚相关 D. 相干(gàn) 焦灼 关联 寻根朔源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熏染 威武不屈 B. 浸染 挺身而出 C. 浸染 威武不屈 D. 熏染 挺身而出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书却置于几案枕边 ②被我们不曾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B. ①几案枕边却置其书 ②不曾被我们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C. ①几案枕边却置其书 ②被我们不曾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D. ①书却置于几案枕边 ②不曾被我们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 A.拔涉——跋涉; B.蓦然mù——mò; D.相干gàn——gān,寻根朔源——寻根溯源; 故选C。 2题详解】 “浸染”指逐渐沾染或感染。“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根据语境“心灵的”,一空应填“浸染”; “威武不屈”意思是***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挺身而出”指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结合语境“不能置身事外”,二空应填“挺身而出”。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根据上句“未见过作者”可知对象应写“书”而不是“案几”;再结合上文语句的句式“面却出自他的麦田”,可以确定下文应填“书却置于几案枕边”。根据“看起来不相干的陌生人”可以确定下文应填“不曾被我们正眼瞧过的动植物”,“被我们不曾正眼瞧过的动植物”语序不当。故选D。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完成了第三季的首轮播放,其时尚化的宣推方式,成为活化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 B. 各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成效显著。 C. 我国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简称“海斗一号”),近日成功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D. “‘广交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广东省人大代表动情地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书名、报纸名、电视剧名、文章题目等,应该用书名号,选项中的双引号使用错误,应改为书名号; B.省略号和等不能并用,可以删去省略号或等,选项错误; D.直接引语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选项错误; 故选C。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