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第01节 说明性文章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3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第01节 说明性文章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第四关: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说明性文章阅读
考点解析
考点归纳
1.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方法及作用,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说明文语言,如“加点词能否删除”,“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析说明顺序,如“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文章第一段和第一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5、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6.分析特定段落的作用。7.、拓展延伸。
命题趋势
近年来,说明文阅读不赋分一般比较固定,多在15分/8分之间,多以检查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兼及填空题。除概括说明内容、指出说明对象、明确说明顺序、品析语言特点、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等常规题型外,拓展积累与探究性试题逐渐增多。所选材料涉及热点科技、生活百科、传统文化、自然奥妙、生态环保等,主题多来自于《人民日报》、《知识窗》、《科技日报》、《百科知识》、《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
预计2022年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会呈现出以下趋势: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选文的科学价值,选文视野开阔,材料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带、民俗、民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命题者将继续围绕说明文内容。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常规考题进行考查,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将继续成为考查重点。探究能力题将会增加考查比例。如对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和评价,为文章介绍的科学产品或事物写宣传语,为文章说明的自然生态现象提建议等。
解题要诀
“三看法”判断说明对象
一看题目: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或题目包含说明对象。
二看结尾:无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文章结尾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
三看段落中心句:段首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
备考锦囊
一.关注考题名称的变化。
各地关于说明文阅读问题一般直接明确为说明文阅读,有些地方则称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或非文学性文本阅读,前者如广西百色、贵州毕节等地,后者如广西梧州等地,而一些地方则称为说明性材料阅读,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呈现。如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等地,考题名称的变化意味着对说明文阅读的定位更明确,考查的形式更多样。了解这一点,可以根据本地以往说明文阅读命题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一些适应性。
二.关注文本类型选用趋势
事物类、事理类文本都有可能继续被选用,科普类前沿科技类文本尤为应引起重视,比如2021年多地说明文阅读选文与新冠疫情或新冠病毒有关。贵州安顺《如果没有我》,内容讲的是人体免疫系统,黑龙江龙东地区说明文题目是《病毒克星,干扰素》显然与病毒有关。了解文本选用趋势,多关注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说明文本及前沿科技类文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三.关注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
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十分明显,命题点也相对比较集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说明语言乃将是命题的高频点,那么,加强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及模拟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
避免答题过于格式化,不切合题目实际。
解答说明文阅读的问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按照一定的答题格式有条理的回答,但是也不能过分格式化,尤其是不切合具体的内容,空洞的回答容易造成失分。比如分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不能仅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进行准确说明,而要结合题目实际,进一步分析怎样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再比如,“……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这样的题目也不能仅回答,不能删除,如果删去了这个词语,说明就不准确了。同样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比较,分析删去之后是如何使说明不准确的。
通关演练
真题引路
【2022★湖南省常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体味是怎么来的
赵天
①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无论这个物体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
②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
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怀胎十月后,胎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味会构成母亲在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所以当宝宝们降临人间时,带着早已印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哇哇大哭的原因。
③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