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11 古诗词曲鉴赏-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解析版).docx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3页17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11 古诗词曲鉴赏-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考点11 古诗词曲鉴赏
课标要求
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课标要求: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考点梳理
1.诗歌抒情方式
【考点解读】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判断方法: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句,先秦诗歌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较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包含着对友人处境的担心以及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
(2)间接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常见题型】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5.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6.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
(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诗中××句表达了诗人××感情。
(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氛围,抒发了……感情
(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
示例: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地区。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若个:哪个。
诗中李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
(1)诗中作者直抒胸臆,痛快淋漓。
(2)抒发了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抱负。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这个时代的风貌被后人称作“盛唐气象”。盛唐气象表现在人物的个性上,是大气磅礴的进取心。李贺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这种进取心和个性的张扬。这种进取心和个性的张扬毫不矫饰,如响箭直冲云霄。
(二)间接抒情
(1)因事缘情
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2)借景抒情
乐景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说说这首诗在抒情上的特点。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径。
答: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感情、志向、抱负、操守、爱好、愿望、要求等。《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2.诗歌意象分析
【考点解读】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