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2.下图为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
3.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攀升。1700年,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7人,至1800年,则上升到2.5人。这一现象的出现 ( )
A.缩小了贫富差距 B.维护了人民的权益
C.缓解了阶级矛盾 D.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4.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近代交通发展的迅速 B.民众财富收入的增加
C.工厂制度影响的深远 D.生活方式日益国际化
5.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6.1771年,阿克莱特创建的棉纺厂开了生产“工厂化”的先河。之后英国的乔赛亚开设的陶瓷工厂,实行了精细的劳动分工,将原来由一个工人独立完成的十几道工序,改为每道工序都由专人负责,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就像工人按机器运行来从事生产一样。生产的“工厂化”使英国的制陶业名列欧洲前茅。请问这里的“工厂化”指的是 ( )
A.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进行生产
C.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D.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进行分工,使用机器生产
7.“工厂这种组织形式决不是新出现的。……但是在18世纪之前,工厂从未成为典型的形式。……只有需求扩大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 ( )
A.工厂制为垄断组织的产生提供可能
B.市场扩大推动英国开始采用工厂制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D.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工厂制的发展
8.看到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的资料,你会联想到的历史现象是 ( )
A.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B.农工商总局的成立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9.甲午战争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清末状元张謇等投身于近代民族工业,从而使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国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