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选择性必修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83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选择性必修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第11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并延伸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由此可知
A.茶马古道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
B.茶马古道加强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
C.西南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中心
D.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辖
2.某朝建立之初,士绅和庶民的发型、服饰依旧崇尚“胡俗"。开国君主乃下诏恢复固有传统,规定土绅百姓必须束发,官员戴乌纱帽,并依身份穿着官定的朝服款式、图案及布料:国子监生、生员亦各订有衣冠。这位皇帝最有可能是
A.推动汉化的北魏孝文帝 B.开创大定之治的金世宗
C.革除蒙元****俗的明太祖 D.怀柔汉人的清顺治皇帝
3.汉朝初年,封瓯越、国越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邯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当时统治者
A.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B.郡县制难以有效取代分封制
C.大体承接秦朝政治制度 D.完全否定秦朝边疆管理措施
4.下图为《马球图》,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的唐朝太子李贤墓,图中展现出骑手激烈的击球场景。唐代的宫廷体育、美术与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皇帝的热衷下,狩猎、马球、舞马之术等体育运动在全国上下掀起了热潮。可以推知
A.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 B.北方文化性格引领潮流
C.帝王喜好决定王朝民风 D.人物画已经占主导地位
5.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这一举措
A.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 B.促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D.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6.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下列对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贞观初年,唐太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B.唐朝支持回纥在7世纪中叶灭东突厥
C.唐玄宗时曾经册封大祚荣为怀仁可汗 D.在交河故城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7.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记载:“弄赞(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青海)亲迎;见道宗(唐太宗族弟),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这最能表明
A.汉藏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 B.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明进步
8.《新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正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史之国。弄赞(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其,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客室以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的前身红山宫
②大昭寺墙壁所绘《文成公主进藏图》艺术再现了上述历史场景
③和亲使唐朝与吐蕃地方政权的关系变成“翁婿”关系
④“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说明了其对汉族文化的认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各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10.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A.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11.从贸易角度看,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下列现象与此关系密切的是
A.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B.东南沿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中国洋务运动开展 D.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
1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