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 第10页,共10页 第四单元测试 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 “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C. 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 D. 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古典时代,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的活动区域几乎完全局限于其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以至于在世界地图上看起来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然而到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这条文明地带( ) A. 得益于帝国的官方支持 B. 将铁器由西方传入东方 C. 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 促进了四大发明的西传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一带一路”倡议问世至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这说明 A. 安全先行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的显著特点 B. “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 C. 中国积极开展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上海合作组织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B.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D. 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2016年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摄人心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第9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 A.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 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C.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交融 D. 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862年,英国曼彻色特商会会长托马斯·贝兹利宣称:“印度巨大的利益将会来自农业,而不在制造业和机械方面”。此言论表达的真实含义是() A. 印度尚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 B. 英、印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C. 印度理应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D. 印度农业应当服务于世界市场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法、荷等国家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它负有政治、军事等职责。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 ①意味着殖民统治的正式确立 ②各洲贸易不断扩展的表现 ③欧洲对外贸易从入超到出超 ④加速欧洲殖民扩张的进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中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总条数的一半,如关于商业损失补偿风险分担机制的规定等。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 控制丝绸之路 B. 货币大量出现 C. 政府垄断商业 D. 商业比较繁荣 “乌拉圭回合”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名义下的最后一轮(1986—1994年)谈判,这次谈判明确把非货物贸易的壁垒,诸如服务、知识产权、投资等壁垒,正式作为谈判的对象,制定了相应的协定和减少壁垒的安排(以前主要解决了货物贸易壁垒问题)。这可以用来说明() A. 经济霸权主义的行为已无法实行 B. 发展中国家左右经济规则的制定 C. 建立更加开放的世界是大势所趋 D. 世界贸易的各种壁垒将不再存在 《明史・食货志》中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当时亦有“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叶定性为“通番”,明太祖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 A. 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范 B. 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 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时代 D. 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第3页,共10页 第10页,共10页 A. “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和荷兰 B. 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兴旺 C. 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 大西洋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