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宋代《吕氏乡约》规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康熙时的乡约“圣谕十六条”规定:“和乡党以息争讼……讲法律以儆愚顽……训子弟以禁非为……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清代乡约与宋代乡约相比,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
A.失去了教化作用 B.以民间组织为主 C.逐渐与法律合流 D.法律取代了乡约
2.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战国以降,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C.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明初,政府规定,“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俟有余赡,然后偿还”。此规定反映了明初( )
A.重农抑商不合时宜 B.政府鼓励民间自行救助
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D.土地兼并现象空前严重
4.据史书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
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 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C.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 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
5.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代( )
A.中央用法律保障困难群体 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
C.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 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6.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除欧元、美元、英镑、日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据此说明( )
A.中国改革成就突出,成为经济主导 B.人民币和欧元等结盟对抗美元
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 D.新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导
7.“大明宝钞”货币制度标志着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普遍使用,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夫银产于地,人得而私之”,相对于宝钞和铸币,白银是封建统治者们所不能控制的。材料反映了白银货币化( )
A.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局面
B.解决了货币恶性通货膨胀问题
C.是民间私有资本迅速发展的产物
D.促进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8.有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须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 D.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
9.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二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工人阶级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