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0年浙江省舟山、嘉兴中考化学试卷.doc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33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0年浙江省舟山、嘉兴中考化学试卷.doc
文档介绍:
第1页(共18页)
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第1-4小题,每小题3分,第5小题4分.共16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下列物质是某食品配料中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
A.淀粉 B.食盐 C.食用油 D.白砂糖
2.(3分)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3.(3分)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  )
A.NaOH B.Al(NO3)3 C.CaCl2 D.H2SO4
4.(3分)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正确的操作是确保实验安全与结果可靠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热前先通氢气 B.高倍镜下调焦
第2页(共18页)
C.叶片脱色 D.温度计读数
5.(4分)学****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6空格,每空2分,共12分)
6.(4分)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标为A和B.鉴别试剂有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和***银溶液。某同学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鉴别,发现A溶液不变色,由此可确定A是   溶液。 他还可以选择上述试剂中的   进行鉴别。
7.(4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   。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   。
8.(4分)装置的选择与检查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
(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水,若观察到   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第3页(共18页)
(2)以下是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其中能用该装置制取的有   。(选填字母)
A.氢气:Zn+H2SO4═ZnSO4+H2↑
B.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C.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5空格,第9小题,每空2分,第10小题,每空3分,共13分)
9.(4分)科学兴趣小组采用不同方案对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进行了研究。
甲同学:将镁带和铜丝分别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乙同学:把铁制容器和铝制容器放在同一潮湿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容器表面的锈蚀情况。
……
实验后,同学们进行汇报和评价交流。
(1)甲同学根据   的实验现象,得出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铜强。
(2)乙同学观察到铁制容器表面有明显的锈蚀现象,而铝制容器表面无明显变化。据此他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铝强的结论。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方案设计不合理,他们的理由是:铝制容器表面无明显变化,是因为   导致容器中的铝无法与氧气接触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此方法比较铁与铝的活动性强弱。
10.(9分)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第5页(共18页)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井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AO/mm
AB/mm
AB/AO
1
523.5
109.5
0.2092
2
525.5
110.0
0.2093
3
527.0
110.5
0.2097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①实验步骤③中,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