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本试卷分为选择思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l.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签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城;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題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全卷共三大题29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Ge7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从营养丰富的早餐开始。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玉米、红薯 B. 鲜奶、豆浆 C. 苹果、西红柿 D. 牛油、奶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玉米、红薯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B.鲜奶、豆浆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苹果、西红柿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牛油、奶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炭黑制墨 B. 粮食酿酒 C. 胆矾炼铜 D. 燃放烟火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炭黑制墨,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胆矾炼铜,产生新物质铜,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火,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3.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因最早由细胞核中分离得到,而且具有酸性而得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核酸中一定含有C、P B. 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都相同 C. 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 D. 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核酸中一定含有C、P,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核酸中一定含有C、P,所以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 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 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 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 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A正确; 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则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来自空气,故B正确; C、空气中不含氨气,则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故C不正确;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则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来自空气,故D正确。故选C。 5.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8,故A不正确;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故B不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则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但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该信息,故C错误; 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