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液氮用作制冷剂 B.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 风力发电 D. 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氮用作制冷剂,利用液氮汽化吸热,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用分了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分离氮气氧气氩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风力发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利用乙醇燃烧放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 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 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 将生活污水之间排放到河流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该提倡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将生活污水之间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河流,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B。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塞紧橡胶塞
C. 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危险,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连接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切不可用手,以防烫伤,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归纳推理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则所以金属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但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由C、N、O等多种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金属与酸不反应,如锌排在氢前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排在氢后,与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单质生成,但是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碱性溶液,pH>7,pH>7,一定显碱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D. 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挥发出的***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产生大量白雾,不符合题意; D、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放出热量,故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包出的粽子色泽艳丽,营养丰富 B. 在制作面包时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使面包松软可口 C. 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D. 用亚***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故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不符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