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人教版)黄金卷20(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87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人教版)黄金卷20(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赢在中考•黄金20卷】备战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
黄金卷20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可以判断,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题干没有涉及北京人的面貌特征。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两幅图片的对比中,说法正确的有
①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目大为减少,出现了七国争雄的局面。
②春秋五霸是相继出现,战国七雄是并存。
③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④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兴起,秦国开始修筑长城抵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目大为减少,出现了七国争雄的局面;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兴起,秦国开始修筑长城抵挡。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五霸是相继出现,战国七雄是并存;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成为战国开始的标志,所以
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选D,排除ABC。
3.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 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一考古突破
①为实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更充分的视角
②揭示出新疆自古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③印证了汉时西域“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
④反映出汉朝与欧洲国家的密切友好往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D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 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说明了东汉时期设立了戊已校尉管理新疆地区,因此说明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了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关系密切,①②正确,D正确;“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由此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出与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④错误,由此排除B。综上故选D。
4.日本学者山田罗谷翻译《齐民要术》时曾说:“我从事农业生产30余年,可以和老农经验媲美的,只有这部书。”其依据是《齐民要术》
A.强调农业遵循规律 B.作者是北朝祖冲之
C.重点介绍了手工业 D.创制最先进的历法
【答案】A
【详解】根据“我从事农业生产30余年,可以和老农经验媲美的,只有这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如此结论的依据是《齐民要术》强调农业遵循规律,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A符合题意,B排除;《齐民要术》重点介绍农业,C排除;《齐民要术》与历法无关,D排除。故选择A。
5.据图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海运发达 C.外贸兴隆 D.文化昌盛
【答案】A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是交通便利,地处大运河沿岸。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605年,隋炀帝即命开凿大运河,610年,隋炀帝继续开凿江南运河,使得镇江至杭州段通航。至此,以洛阳为中心,通过通济渠、永济渠两大渠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并把京师、东都、涿郡(幽州)、浚仪(汴州)、梁郡(宁州)、山阳(楚州)、江都(扬州)、吴郡(苏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从而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隋代大运河造就了当时的中心大都市,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