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B卷)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享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A. 原始农业 B. 青铜铸造 C. 纺织业 D. 冶铁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稻谷炭化物,是实物遗存,是第一手资料,证明了河姆渡居民从事原始农业,A项正确;稻谷和农业工具,只能证明是农业,不是青铜铸造、 纺织业、 冶铁业,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 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A. 分化王国力量 B. 提升儒学地位 C. 监察地方势力 D. 拓展统治范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恩令是为了分化王国力量,尊崇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在河西走廊设立郡县拓展了统治范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 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诗书。这表明 A. 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 B. 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 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 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诗书。”这表明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C项正确;材料中西汉时期和唐朝时期的和亲是主动的学****排除A项;和亲促进少数民族向中原学****排除B项;“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材料没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下边两幅作品分别出自重庆大足宝顶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相同之处是 A. 体现妇女地位提高 B. 展示精湛雕刻技艺 C. 源于本土宗教题材 D. 反映人们现实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养鸡女体现出农村现实生活,《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D项正确;两幅图并不能够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蒙娜丽莎》不是雕刻画,排除B项;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养鸡女体现的不是道教,排除C项。故选D项。 5.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C. 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历史解释,A项正确;BCD三项,均是对历史的陈述,是历史叙述,排除。故选A项。 6.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A.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 D. 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1912年到1919年”等和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而且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奖励实业,因此推动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但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1912年-1919年尤其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国民党官僚资本形成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