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60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docx
文档介绍:
第1页,共15页
第16页,共15页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其成果惠泽后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诗文。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材料三  印刷术、指南针和***,加上  A,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  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材料一(a)图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根据(b)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诗繁荣的制度因素。盛唐时期,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
(3)材料三中“A”处是哪项重大科技发明?
(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这部书”的名称。
第15页,共15页
第2页,共15页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材料一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开始定居生活,饲养家畜,播种农作物,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
材料二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材料四某同学将部分中华文化制作了如下表格:
领域
内容
诗歌
小说
雕塑
④ ______
图片
介绍
① ______ 是唐代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飘逸洒脱,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有人说其“斗酒诗百篇”。
《② ______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以贵族青年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家族和社会变迁。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雕塑,数量众多,造型宏伟精巧,是统治阶级宣扬③ ______ (宗教)的重要体现。
作为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 约7000年前的稻谷最可能出现在哪个遗址?图2的陶盆最可能在哪个遗址被发现?
第3页,共15页
第16页,共15页
(2) 上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①②空格内应是 ______ 和 ______ 。①朝代首创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 ______ 。
(3) 任选一学派,简介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4) 将表格中①②③④空白处补充完整。
(5) 中华文化内容广泛,请举出古代医学领域的一个代表人物及成就。
李宏宇经常借用名家语录来拷问历史。下面是他设计的问题,你能回答吗?
【科学家的告白】
朱枞鹏: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在探索外太空的世纪里不能没有中国人。
屠呦呦: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通过继承发扬,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潘建伟: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这是光学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原理,启发了量子通信。
——据央视网某公益广告****主席的文章】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第欧根尼同中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倡导类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1) 仿照示例,为科学家告白中的历史结论各提供一例相应史实上。
告白中的结论
需要填写的史实
朱枞鹏:中国人很早就探索宇宙奥秘
(示例)商代甲骨文记载多次日食、月食
屠呦呦:中国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
答: ______
潘建伟:墨子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答: ______
(2) 三位科学家的告白,共同表达了哪些观点?
(3****主席阐明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第5页,共15页
第4页,共15页
(4) 材料中****主席用哪些史实来阐明这一观点,试列举两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