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6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背诵清单+对点训练)(教师版)-【中考培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项训练(部编版).docx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40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6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背诵清单+对点训练)(教师版)-【中考培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项训练(部编版).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背诵清单+对点训练
专题16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特点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3.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初步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再度
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著名
企业家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纺织业和面粉业);卢作孚;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惯的变化
①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禁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3.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对点训练
1.(2022·江苏惠山·八年级期末)1897年南通人张謇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由此可知,张謇弃官经商,开始倡导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民主政治的进程与张謇无关,排除A项;新式教育的出现与张謇倡导民族工业的发展不符,排除B项;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张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广东揭东·八年级期末)《申报》记载,20世纪初社会出现《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条例的主要目的是( )
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文化发展
C.推动****俗的变化 D.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题干的“《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的出台反映出当时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促进文化发展不是当时政府出台条例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推动****俗的变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广东封开·八年级期末)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
年份
工业企业(家)
资本总额(万元)
工人总数(万人)
1913
698
33082
27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20
1759
50062
56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D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1913-1920年的工业企业、资本总额和工人总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主要客观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排除A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属于主观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辽宁沈河·八年级期末)下列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C.二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的“短暂的春天”
D.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