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07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doc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1页1.80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07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doc
文档介绍:
一、时空线索
二、知识架构
三、考点梳理
考点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简介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终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早年
革命
活动
(1)组织上:1894年11月,以“振兴中华”为志向,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2)思想理论上: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作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实践上:1895年,领导发动广州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运动
评价
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主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20世纪改变中国历史的三位巨人之一
孙中山革命活动:
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机关报
《民报》
背景
(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2)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如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
(3)组织:各种革命团体的成立(如华兴会和光复会等)
政治
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地位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考点二、辛亥革命
1.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概况
地位/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浙皖起义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最终失败。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起义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起义最终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
辛亥革命
名称由来
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武昌起义及之后形成的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称为“辛亥革命”
背景
(1)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2)革命群众基础形成:《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和人民反抗怒潮日趋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3)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章炳麟的《驳康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4)革命运动快速发展: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随后的中国同盟会成员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探索层面
政治制度层面的探索
领导阶级
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高潮:武昌起义
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夺取武昌楚望台军械库→进攻湖北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全城→夺取汉口、汉阳,控制武汉三镇
(2)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任都督
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地响应起。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推动社会进步的法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果
(1)1912年2月,宣统帝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