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图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1.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 中华文明的传播 C. 农耕文化的发展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珠算、地动仪和24节气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传播,排除B项;地动仪不属于农耕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24节气不属于科学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 2.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成就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改进造纸术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④***开始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①不符合题意;北宋庆历间,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②符合题意;宋朝时期,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③符合题意;***最早应用于军事的是唐朝末期,④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3.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0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投资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0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可知与《马关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项条款便利了外国资本的输出。因此各国纷纷扩大在投资的所谓“法律”依据是《马关条约》。选项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A排除;《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BC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D。 4.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岛一部,该时期英国的侵华的本质意图是 A. 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 B. 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 把中国变为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 D. 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只是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业原料,开辟国外市场,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B项正确;“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应该是在英国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的意图,A项错误;“把中国变为最大的海外殖民地”不是西方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C项错误;“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是两次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之一,不是本质意图,D项错误;故选B项。 5. 下面是20世纪初《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着一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穿......然后互换戒指,携手而归.....”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实质上体现了西方生活方式、民主自由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富裕的结果,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①表述正确;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②表述正确;近代教育的发展,解放了人的思想,促使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③表述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才真正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表述错误。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ACD,故B项正确。故选B项。 6.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大,开始实行与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