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主题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好题精练)(人教版).doc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1.52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主题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好题精练)(人教版).doc
文档介绍:
主题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 背诵手册
1.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起步
⑴时间:1953——1957年
⑵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⑶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个集中,两个相应。)
⑷成就:
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1953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长春第一
汽车厂、沈阳第一机床厂、东北西北华北工业基地(1956年)。
交通运输业成就: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
(一五腾飞,两个第一,三藏鞍北,四鹰铁路,五汉大桥)
⑸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东北地区。
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制定的,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两个坚持,一切属于)。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三大改造:
⑴农业合作化运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严重阻碍生产的发展。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⑵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公私合营。政策:和平赎买。
⑷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⑴时间:1956年。地点:北京。
⑵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⑶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发动。
⑴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⑵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左倾”错误泛滥。
※以高指标也就是高速度为核心。
⑶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关于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标志和影响: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有: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党的好战士雷锋。
※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
8.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966年***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集团利用,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至死,1976年,华国锋和叶剑英粉碎江青***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文革是一次内乱,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内乱。
※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好题精练
1.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