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29几何综合压轴问题(共50题)-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全国通用】.docx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数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0页1.14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29几何综合压轴问题(共50题)-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全国通用】.docx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29几何综合压轴问题【共50题】
一.解答题(共50小题)
1.(2020•天水)性质探究
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120°,则底边AB与腰AC的长度之比为 3:1 .
理解运用
(1)若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23,则它的面积为 3 ;
(2)如图(2),在四边形EFGH中,EF=EG=EH,在边FG,GH上分别取中点M,N,连接MN.若∠FGH=120°,EF=20,求线段MN的长.
类比拓展
顶角为2α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一腰的长度之比为 2sinα:1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分析】性质探究:如图1中,过点C作CD⊥AB于D.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用AC表示)即可解决问题.
理解运用:①利用性质探究中的结论,设CA=CB=m,则AB=3m,构建方程求出m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2中,连接FH.求出F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即可.
类比拓展: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与AC的关系即可.
【解析】性质探究:如图1中,过点C作CD⊥AB于D.
∵CA=CB,∠ACB=120°,CD⊥AB,
∴∠A=∠B=30°,AD=BD,
∴AB=2AD=2AC•cos30°=3AC,
∴AB:AC=3:1.
故答案为3:1.
理解运用:(1)设CA=CB=m,则AB=3m,
由题意2m+3m=4+23,
∴m=2,
∴AC=CB=2,AB=23,
∴AD=DB=3,CD=AC•sin30°=1,
∴S△ABC=12•AB•CD=3.
故答案为3.
(2)如图2中,连接FH.
∵∠FGH=120°,EF=EG=EH,
∴∠EFG=∠EGF,∠EHG=∠EGH,
∴∠EFG+∠EHG=∠EGF+∠EGH=∠FGH=120°,
∵∠FEH+∠EFG+∠EHG+∠FGH=360°,
∴∠FEH=360°﹣120°﹣120°=120°,
∵EF=EH,
∴△EFH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FH=3EF=203,
∵FM=MG.GN=GH,
∴MN=12FH=103.
类比拓展:如图1中,过点C作CD⊥AB于D.
∵CA=CB,∠ACB=2α,CD⊥AB,
∴∠A=∠B=30°,AD=BD,∠ACD=∠BCD=α
∴AB=2AD=2AC•sinα
∴AB:AC=2sinα:1.
故答案为2sinα:1.
2.(2020•青海)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
特例感知:
(1)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重合,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得到BF=CG.请给予证明.
猜想论证: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交BC于点D,过点D作DE⊥BA垂足为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联系拓展:
(3)当三角尺在图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请你判断(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分析】(1)证明△FAB≌△GAC即可解决问题.
(2)结论:CG=DE+DF.利用面积法证明即可.
(3)结论不变,证明方法类似(2).
【解答】(1)证明:如图1中,
∵∠F=∠G=90°,∠FAB=∠CAG,AB=AC,
∴△FAB≌△GAC(AAS),
∴FB=CG.
(2)解:结论:CG=DE+DF.
理由:如图2中,连接AD.
∵S△ABC=S△ABD+S△ADC,DE⊥AB,DF⊥AC,CG⊥AB,
∴12•AB•CG=12•AB•DE+12•AC•DF,
∵AB=AC,
∴CG=DE+DF.
(3)解:结论不变:CG=DE+DF.
理由:如图3中,连接AD.
∵S△ABC=S△ABD+S△ADC,DE⊥AB,DF⊥AC,CG⊥AB,
∴12•AB•CG=12•AB•DE+12•AC•DF,
∵AB=AC,
∴CG=DE+DF.
3.(2020•河北)如图1和图2,在△ABC中,AB=AC,BC=8,tanC=34.点K在AC边上,点M,N分别在AB,BC上,且AM=CN=2.点P从点M出发沿折线MB﹣BN匀速移动,到达点N时停止;而点Q在AC边上随P移动,且始终保持∠APQ=∠B.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