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一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 物 试 题 一、选择题 1. 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进行了发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测量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详解】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 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B正确。 C.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C错误。 D.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错误。 故选B。 2. 下列诗句中描述的现象与所对应的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 ) 选项 诗句 影响因素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度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光照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分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江水变暖了,鸭子最先感觉到,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了下雨的情景,故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物镜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变短 B.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C. 若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 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 【详解】A.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增加亮度;换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范围变小,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量会减少;由于物镜中高倍镜的镜头长,因此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A正确。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错误。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C错误。 D.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扩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D错误。 故选A。 4. 银杏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人们称其“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每年3、4月份,可在部分银杏枝头观察到裸露的胚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 B. 可用种子繁殖 C. 胚珠发育成的“白果”是银杏的果实 D. 属于裸子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裸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所以没有形成果实。银杏的根、茎、叶都很发达,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用种子繁殖,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故属于裸子植物。胚珠发育成的“白果”是银杏的种子。 【详解】A.银杏的根、茎、叶都很发达,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A正确。 B.银杏用种子繁殖,种子裸露,B正确。 C.胚珠发育成的“白果”是银杏的种子,C错误。 D.银杏用种子繁殖,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