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高级中学招生考试 物 理 2020.07.18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上标记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金属杆 B. 瓷筒 C. 电阻丝 D. 金属滑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金属杆、电阻丝和金属滑片的材料是金属,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ACD不符合题意; B.瓷筒的材料是陶瓷,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球相当于凸透镜,人透过水球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四种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核桃夹 C. 园艺剪 D. 食品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园艺剪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的过程中,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属于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故选D。 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光发生了色散 D.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玻璃槽中盐水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在不均匀的盐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因此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 故选B。 5.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滴水成冰的过程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B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 B. 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 盲道上有凸起 D.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逃生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盲道上有凸起,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 人将重物从地面拉到高处 C. 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 D. 人使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有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B.人将重物从地面拉到高处,对物体有向上的拉力,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拉力对物体做了功,符合题意; C.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有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D.人使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人给箱子一个向上的力,箱子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箱子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B. 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和空调是串联的 C. 用电器电线的绝缘皮破损了仍能继续使用 D. 导致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定是短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