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题型09 力学实验(一)-2020年中考物理倒计时冲刺32种题型全攻略.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1.17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题型09 力学实验(一)-2020年中考物理倒计时冲刺32种题型全攻略.doc
文档介绍:
题型九 力学实验(一)
实验一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2.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
(2)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
(3)金属挡板确保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
3.实验装置
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 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倾角过大,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时间太短,不宜测量 时间 ;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 较小 ,目的是 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 ;
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 不能 改变斜面的倾角;
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下滑;
6.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
【交流与讨论】
7.误差分析: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 小 ,平均速度 偏大 ;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 大 ,平均速度 偏小 ;③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 偏大 ;
8.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受 非平衡力 的作用;
9.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0.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
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
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越来越快 ;
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
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
11.能量转化情况:小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
▲ 针对训练
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1
图2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
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 cm,测得时间=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5)在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   (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7)实验时斜面坡度应 (选填“较大”或“较小”),是为了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是(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
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答案:(1);(2)40.0;25.0;(3)小;(4)同一位置;(5)>;(6);(7)较小;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8)C。
实验二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2.天平的使用和读数:
(1)天平的使用:
①放(天平放水平);②移(游码左移0);③调(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④测(左
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当最小的砝码放上太重时,去掉
太轻时,应去掉最小砝码并调节游码);
(2)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①游码未归零,天平已经调节平衡,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偏大 ;
②指针偏左,便开始测量,所测物体质量 偏大 ;
③指针偏右,便开始测量,所测物体质量 偏小 ;
④砝码磨损,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偏大 ;
⑤砝码生锈,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偏小 ;
3.量筒的使用和读数;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固体物块的质量为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