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提高训练卷:溶液和溶解度.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68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提高训练卷:溶液和溶解度.doc
文档介绍:
溶液和溶解度
考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2.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3.将60℃时的***钠饱和溶液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溶液质量增加 D.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少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汽油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溶解呈紫红色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加热饱和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D.把洁净的铜丝放入***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
5.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最多溶解***钾就形成饱和溶液,现加入***钾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要得到***钾饱和溶液,还应加入______***钾。
6.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只有指明________,才有确定的意义。
考点二:溶液的形成
1.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食盐 C.植物油 D.石灰石
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
仪器任选。
(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2)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
(活动三)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4)小伟从日常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是由 、 决定。
3.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步骤①中通过观察_____,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步骤③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
①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准备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药品柜内四瓶盛装碱的试剂瓶上的标签已经模糊。按照药品清单查找,应该是NaOH、Ca(OH)2 、Cu(OH)2、Mg(OH)2四种常见的碱,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后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碱具有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不加任何试剂可鉴别出物质B是Cu(OH)2,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就可以将剩下的三种碱一次性鉴别开,按此设想进行实验,得出A是NaOH,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考点三: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2.下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C.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中,可得到170g溶液
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O0***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