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专题22 科学探究-人教版2020年中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72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专题22 科学探究-人教版2020年中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22 科学探究
考点 1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
1.(2020年辽宁抚顺中考)在学****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
(2)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_____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
【答案】(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2)BE
(3) (4)无 (5)二
(6)NaCl、HCl(或***化钠、***化氢)
(7)H+(或氢离子)
【解析】(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在氢后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填: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2)A铜和稀盐酸不反应,B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镁和氢气,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铁和水,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化钠和水,E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生成气体的是BE,故填:BE。
(3)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化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D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化钠,可能酸过量溶质是***化钠和***化氢,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呈酸性,说明溶质是***化氢和***化钠,猜想二正确。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故填:二;NaCl、HCl(或***化钠、***化氢);H+(或氢离子)。
2.(2020年青海中考)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也可能呈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______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呈______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______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
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若______
溶液呈中性
【答案】(1)酸性 (2)中性(和上一空顺序可颠倒) (3)不变色 (4)酸性 (5)中性
(6)铁 (7)Fe+2HCl═FeCl2+H2↑
(8)无明显现象
【解析】[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钠和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故假设可能呈酸性或中性;
[实验验证]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结论是呈酸性或中性,则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继续实验]
方案1:加入氧化铜后,现象为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是因为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化铜和水,说明溶液呈酸性;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方案2:根据实验现象“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实验结论“呈酸性”说明加入的物质是铁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铁和***化钠不反应,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
3.(2020年新疆中考)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
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查阅资料] I.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