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30 中和反应-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1.06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30 中和反应-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
文档介绍:
考点30 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
2.实质
酸解离的H+与碱解离的OH-生成水,即H++OH-H2O。
3.中和反应的判断
(1)判断一个反应是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二是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二、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原理
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往往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
方法一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1)先在碱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2)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振荡;(3)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若用酸中和碱时)
(1)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的碱的温度;(2)边加酸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3)当溶液温度达到最高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若用碱中和酸时)
(1)先测出酸的pH;(2)逐滴加入碱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3)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3.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方法
(1)若是酸滴定碱,酚酞作指示剂,则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是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即表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4.酸滴定碱时检验酸是否过量的方法
(1)滴加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酸过量。
(2)用pH试纸,pH小于7时,说明酸过量。
(3)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若有气泡冒出,说明酸过量。
(4)加入碳酸盐,若有气泡冒出,说明酸过量。
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1.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的酸性或碱性太强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若土壤呈酸性,可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中以中和土壤的酸性。
(2)如果土壤呈碱性,可通过加碳酸水来中和土壤的碱性从而得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2.处理工厂的废水
(1)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硫酸等杂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2)若工厂的废水呈碱性,则可用废硫酸等中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用于医药
(1)含有Al(OH)3或Mg(OH)2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Mg(OH)2+2HClMgCl2+2H2O
(2)被有些蚊虫叮咬后,皮肤肿痛,这是因为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牙膏、肥皂水等,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在科学实验里,经常需要将溶液的酸碱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量的碱或酸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考向一 中和反应的原理
典例1 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图解,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粒子甲、乙分别是OH-和H+
B.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和Cl-
C.反应后的溶液中Na+和Cl-的个数比一定是1∶1
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A、此反应的实质是OH-+H+H2O,正确;B、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和Cl-,正确;C、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Na+和Cl-的个数比一定是1∶1,只要氢氧化钠或盐酸有一种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Na+和Cl-的个数比就不是1∶1,错误;D、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盐酸属于酸,所以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故选C。
【答案】C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SO3+2NaOHNa2SO4+H2O
B.CaO+2HClCaCl2+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Cu(OH)2CuO+H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