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场仿真卷A(武汉卷)-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20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场仿真卷A(武汉卷)-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绝密★启用前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A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物质的类别判断正确的是:
A.纯碱一碱 B.钢一单质
C.维生素一有机物 D.碳酸钙一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A、纯碱属于盐,故A错误;
B、钢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碳酸钙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加固体 B.检验O2
C.检验H2的纯度 D.检验CO2
【答案】A
【解析】
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验O2,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可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的是:
A.AlO一氧化铝 B.C60﹣﹣﹣60个碳原子
C.一铁的化合价显+3价 D.一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A、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不一致。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60个碳原子可表示为:60C,C
60可表示C60分子,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不一致。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可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
D、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氧离子,故选项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不一致。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粒子结构示意图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B.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与水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发展氢能有利于“碳中和”
D.必需元素摄入适量有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B
【解析】
A、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能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随水流走,故正确;
B、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是物理变化,放出热量,不是放热反应,生石灰溶于水是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错误;
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发展氢能有利于“碳中和”,故正确;(补充*******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的低能耗模式转变。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D、必需元素摄入适量有利于人体健康,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催化剂的概念、化学变化中的能量的变化、氢气的化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