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作业.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5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作业.doc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时间:35分钟 分值:3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吴中书事
杨 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 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  )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  )
C.诗中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
D.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  )
E.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  )
F.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如今每日无所事事,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心情。 (  )
G.诗中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  )
H.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
,韵律和谐。 (  )
[答案] A.√ B.√ C.× 分析:错析内容情感。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以及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D.× 分析:词句解释错误。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E.× 分析:错析内容情感。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F.× 分析:错析技巧。“借景抒情”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G.√ H.√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示秬秸[注]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  )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  )
C.“市楼”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  )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  )
F.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