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2.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层与层之间连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会有电信号,警报系统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延展性
3.下列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
A.用铁从含银废液中回收银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能制作门窗框架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l2+2NaBr ====2NaCl+Br2
B.2Mg+CO22MgO+C
C.2Na+2H2O====2MaOH+H2↑
D. 2Na2O2+2H2O====4NaOH+O2↑
5.某化学小组利用图5–1–5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图5–1–5
探究过程如下:
Ⅰ.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Ⅳ.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________、________、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Ⅱ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计算结果偏________。
6.26 g黄铜(Cu–Zn合金)与100 g稀硫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25.8 g。求:(1)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解析: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故A项说法错误,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故B项说法错误;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项说法错误;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故D项说法正确。
2.B 解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根据题干信息,当玻璃被击碎时会有电信号,警报系统会立刻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3.D 解析:A选项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是利用铁能将位于其后的银从其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B选项中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利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