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综合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居简生察,景祐元年,察举进士甲科,迁秘书省著作郎,出知颍、寿二州,入为开封府推官,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后召为右正言、知制诰,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擢右谏议大夫。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若所言不当遽被诘问,窃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未几,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徙扬州,后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病痈卒。赠礼部尚书,谥宣懿。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年长,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有文集二十卷。(节选自《宋史·杨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B.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C.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D.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答案 B
解析 “从唐僖宗”是“入蜀”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C两项。“尚书都官员外郎”作“至”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现也可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
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被称为进士。
C.服除,指守丧期满。据《礼记》,父母去世,应守丧一年,其间一般不得为官。
D.翰林学士,古代官名,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书;地位重要,曾有“内相”之称。
答案 C
解析 “守丧一年”错,《礼记》规定的是守丧三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察是进士出身,历经宦海沉浮。他于景祐元年考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曾因冒犯宰相陈执中而被贬至扬州,后又因杨永德的诋毁,请辞三司。
B.杨察恪守吏职,处理政务不倦。他在官署时,专以检举官员为急迫之事;即使政务繁多,也不心生厌倦;曾带病入朝商议财物货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