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题1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20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题1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4 古代诗歌阅读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青草湖
杜甫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注】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注】邮签: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应该写于《登岳阳楼》之后,系杜甫在晚年漂泊湖湘时所作。
B.首联先“洞庭”后“青草”,点明了诗人正身处由北向南的舟行途中。
C.颔联写诗人停桨夜宿,驿馆报更之声清晰可闻,烘托出环境的寂静
D.颈联写薄冰凌寒,冷气逼人,诗人望云月依稀,不知不觉已至天明。
2.王弼在《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尾联中湖雁之“象”蕴意丰富,请分析。
【答案】1.D
2.①“雁”可传书,诗人孤身漂泊在外,望“湖雁双起”难免引起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②“湖雁”可成双,而诗人只能孤单一人,对比中更显诗人孤寂之苦。
③诗人孤舟南去,“湖雁”却故意北征,在反衬中突出诗人盼归不得归的无奈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薄冰凌寒”“已至天明”理解有误。“倚薄”,意为交迫、迫近,因此“寒冰倚薄”应理解为“寒冰交侵”。“云月递微明”意思是云层掩映着明月,月亮透过云层隐约传递出微光,因此“已至天明”理解不当。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尾联“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意思是说湖中大雁双双飞起,好像是看到杜甫的到来才故意北征。结合杜甫当时在晚年漂泊湖湘,正身处由北向南的舟行途中,可理解尾联中湖雁之“象”蕴意为:“雁”可传书,诗人孤身漂泊在外,以“湖雁双起”来暗寓诗人自己隔家万里,与亲戚朋友难得一会,望“湖雁双起”难免引起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湖雁”可成双,而诗人只能孤单一人,对比中更显诗人孤寂之苦。诗人孤舟南去,“湖雁”却故意北征,莫非大雁是看到作者孤身南征才故意双双北征,实则是大雁每每向北飞一寸,诗人受伤的心则被牵动着离家乡更近一寸,在反衬中突出诗人盼归不得归的无奈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是怀古诗,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抒发了对古盛今衰的唱叹。
B.《苏台览古》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
C.《越中览古》描绘了吴越战争的场景,表达对越王勾践破吴得胜的赞许。
D.两首诗分别以“西江月”“鹧鸪飞”等亘古不变的景物来对照变化的人事。
2.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但写法各有侧重。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
2.第一首着重写姑苏台今日之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第二首则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越宫“昔盛”(昔日的繁华),而最后一句写“今衰”(今日荒凉)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对越王勾践破吴得胜的赞许”说法有误。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意在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所以前面对吴越战争的描写只是欲抑先扬的“扬”,重点还是在后面的“抑”。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古诗词写作手法的能力。两首诗都选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昔盛今衰。不同的是第一首诗前两句先实写今日的荒凉景象,后两句说只有西城河的明月见证过吴宫昔日的繁华,用亘古不变的明月作为见证反衬昔日的繁华,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体现昔盛今衰之感。而第二首诗中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前三句先虚写昔日越王破吴而归的繁华景象。最后结句则突然一转,用“只今惟有鹧鸪飞”来表现今日凄凉,造成强烈反差,体现昔盛今衰之感。
【提分秘籍】
1.分析景物形象,描摹图景。考生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述画面时可采用“一幅+修饰语+画面”的格式,比如“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乡村初春生活画面”。根据诗歌的特点,其中的修饰语往往包括“时间(如初春)”“地点(如江南乡村)”“景物特点(如清新秀丽)”等。
2.概括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常见的氛围特点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根据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来分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