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任务群二 情境设置下的“多点”考查[连贯(补写句子)、压缩语段、变换句式].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0页52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任务群二 情境设置下的“多点”考查[连贯(补写句子)、压缩语段、变换句式].doc
文档介绍:
复****任务群二 情境设置下的“多点”考查[连贯(补写句子)、压缩语段、变换句式]
一、(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__①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_②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_③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解析 材料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最后指出这种现象的警示意义。从括号前后内容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为对前面雪变色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因此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前者说“雪变色是
……的结果”,后者说“雪变色是因为……”,前者与括号前的句子衔接更紧密。由此确定答案为A。
答案 A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解析 ①处,“__①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与“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形成转折关系,从“一旦阳光足够温暖”反向推理可以得出此处答案“在寒冷的冬季”。②处,由“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可推知答案“生长期呈绿色”。③处是“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的结果,再联系后句“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以推出此处答案“加快融雪速度”。
答案 ①在寒冷的冬季 ②生长期呈绿色 ③加快融雪速度
二、(2021·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11分)
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一般说来,东方艺术重主观,__①__。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
中国画通常__②__。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__③__,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
。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解析 ①空处,由前面的内容“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可知,内容上讲的是东西艺术的不同,句式应该是转折关系,可写“而西方艺术重客观”类似的句子。②空是总结句,内容看下文,下文讲的是中国画的种类,可写“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类似的句子。③空要由上下文推知,上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下文“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所以中间应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 ①而西方艺术重客观 ②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
4.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解析 长句改成短句关键是找到句子的主干句,这个句子是“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其他成分都是做状语的,按照意思分别拆分即可。
答案 (示例)①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②乱石之中,③潺潺的清泉不断涌出,④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
近两年4套新高考全国卷的语段组合型语用题为体现当代文化、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文化的材料,以文化为核心,多为说明文。所选语段篇幅在300字左右。
语境中的多向考查,主要涉及连贯、压缩、句式选用变换、修辞等考点,而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1)语言文字运用仍将坚持考点自由组合、命题形式灵活多变的考查思路,修辞、连贯、压缩、句式,多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
(2)要充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