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之赏析修辞手法.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之赏析修辞手法.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之赏析修辞手法
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真题引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作,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 五代•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上阙开头描述行远之人饮罢饯行酒,辞别亲故西去的情景,作者感慨身世,自比“飘蓬”,为全词定下凄凉悲 苦的基调。
B.“长恨”道出“饮散”“去”并非首次,“烟柳渐重重”想象离后之景,写出行远之人频频回顾不见送别之人的 情状,衬托出了行人心中的迷惘。
C. 综观全词,一个“愁”字贯穿全篇,本词语言典雅蕴藉,情感真切隽永,耐人寻味,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以设问的手法,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 情怀。
(2)清代词人贺裳《皱水轩词荃》评论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不言愁而愁自见”。请结合下阕作简要 赏析。
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解答】
(1)B 项,不是想象之景,是实景;
(2)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羁旅情形被词人描绘得 真切感人,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答案】
(1)B
(2)
①融情入境,以景结情。末句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景象。下阕写出淮畔 夜泊,酒消人醒之后的情景,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反映出词人作别亲故,漂泊无依的情 怀,羁旅愁苦之情溢于笔端。(写哀景衬哀情也可以酌情给分)
②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末句想象出酒醒后的情景, 通过对未来旅途的想象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译文】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 早已遮断视线。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 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蜡烛残尽孤枕难眠; 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二、修辞手法
(一)熟知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概念
说 明
作 用
示 例
赏 析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