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22 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0页41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22 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文档介绍:
考点30 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就是要求对诗作表达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境界等做出正误高低等角度的评说。而这些都要以内容的准确理解为前提,所以理解诗歌内容和体察作者情感的首要任务就是理解诗歌的文本。
一般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察的考察分为: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包括具体的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的意义,也包括它们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和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包括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情感态度,就是分析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怀人思乡诗 赠友送别诗 咏史怀古诗
田园山水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忧国伤时诗 建功报国诗 人生际遇诗
闲适隐逸诗 生活杂感诗 即景抒情诗
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
1.理解思想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经典题,5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本诗主要写作者主持进士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庄严、肃穆且充满生气,为朝廷得以网罗天下英才而感到由衷的喜悦。A项,诗的第一句写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写出了肃穆的考场中怡人的环境,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喜悦的。A项正确。B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此处形容每个人都很安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严肃应考的情形,而不是“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B项错误。C项对应第五句,写全国各地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C项正确。D项对应第六句,朝廷对选拔出的贤才授予官职,可见朝廷对考生的期望之高。D项正确。E项,作者最后一句是说自己身体状态不佳、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并不是自己真的不参与其中。E项错误。故答案为B、E两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2018全国Ⅱ,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A项考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根据诗题可知,本诗是陆游写在他醉时所作草书卷后的题诗,再结合诗句中“笔刀槊”“浓作墨”“纵横”“收卷”等词可知,诗中的内容是对自己从草书创作蓄势、疾书到书成整个过程的一次回顾。一、二句表达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三、四句写蓄势,五、六句写疾书,七、八句写书成。A项正确。B项是对“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两句的理解分析。“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五种兵器,这里借指用兵韬略。“峥嵘”指山势高峻的样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