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梳理.docx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1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识梳理.docx
文档介绍: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梳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两个凡是”——实质:“左”的错误的继续
伟大的历史转折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的支持,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12月
3.内容:①思想上: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刘少奇名誉,使得建国以来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2.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
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4.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5.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影响: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②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 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发展: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 意义:①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②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③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背景:①外交基础: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