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某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共11张PPT).ppt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6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某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共11张PPT).ppt
文档介绍: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知识网络
考点例析
(2017·广东)如图一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所以故选B。
模拟预测
2018年备考方向预测:北京人、河姆渡居民、分封制、商鞅变法。
1.《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一、单项选择题
A
2.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C
模拟预测
3.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4.《史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某历史学****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B
B
A
模拟预测
二、综合题
6.(原创)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说服了孝公,使孝公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商鞅主张对轻罪用重刑。认为这样可以迫使民众连轻罪也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犯。商鞅为了保护私有的耕牛和马,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新法规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答案:措施:实行严刑重法;保护农用动力,如私有的耕牛和马;统一度量衡;推行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模拟预测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是指什么?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
答案:封建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