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一聚落(课前)-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Word版含解析).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16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一聚落(课前)-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总1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人教版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一聚落(课前)
一、填空题
1.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________。
2.聚落的分布:
(1)在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在________、___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形态:
(1)在平原地区呈________状。
(2)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_状。
4.列举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
二、解答题
5.聚落的分类:
(1)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聚落。
(2)图A是________聚落,图B是________聚落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2页,总2页
参考答案
1.①水源充足 ②土壤肥沃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⑤地形平坦
【详解】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聚落一般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所以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
2.
(1)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 沿海
(2) 高山 荒漠地
【分析】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俗和环境特点.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1)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
在高山、荒漠、气候终年炎热等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
(1)团块
(2)条带
【分析】
聚落的形态野兽环境的影响,如平原地区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在西北干旱地区,主要受水源的影响。
(1)
受地形影响,聚落在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
(2)
有的聚落沿着河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