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三)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读某区域环境关联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个环节分别表示( )
A.板块挤压 褶皱明显 高寒农业 河谷农业
B.褶皱明显 板块挤压 河谷农业 高寒农业
C.褶皱明显 板块挤压 高寒农业 河谷农业
D.高寒农业 褶皱明显 板块挤压 河谷农业
解析 地表波状起伏是由褶皱引起的;多地震、地热资源、构造湖,是由于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作用的影响;高山草甸发展地区主要发展高寒农业;河谷地区温暖、多水源,利于发展河谷农业。
答案 C
2.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华北地区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发展高寒农业和河谷农业,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答案 C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由图中四座山峰的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 )
A.a B.b
C.c D.d
4.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 )
A.b B.c
C.d D.a
3~4.解析 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与山地海拔及其所在纬度有关。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地自然带谱越多。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共有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应为b。
答案 3.A 4.A
如图中图a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未来自然带示意图如图b,据此完成5~6题。
5.结合a图信息,该局部地域所处大陆可能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6.与从a到b的变化相吻合的是( )
A.地震将频繁发生
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
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
5~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5题,由图可知该图为北半球,而且已经跨到高纬度地区,故应为亚欧大陆。第6题,由两图对比可知,同纬度地区变得比以前干热了,A项与其无关;阿尔卑斯山雪线将会上升,黄河水量减少,泥沙沉积减少,海平面上升,故黄河三角洲可能会减小,而且会向陆地后退。
答案 5.A 6.C
如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解析 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离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处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处草原广布。
答案 A
8.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
解析 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的结果。
答案 A
9.如图中A、B两处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此地为亚欧大陆,再根据A、B所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A、B两处的自然带名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D
如图是一座相对高度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11.若山顶有永久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
A.T冬<18°C B.T夏<18°C
C.T冬<10°C D.T夏<20°C
10~11.解析 此图中,同样的自然带在北坡分布位置较高,则此地位于南半球,北坡为阳坡。南坡雪线位置较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同样根据在对流层中,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不断降低,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C。
答案 10.B 11.B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2~14题。
12.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