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1讲 机械振动.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8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1讲 机械振动.docx
文档介绍:
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
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机械振动
1.通过实验,认识简谐运动的特征。
弹簧振子和单摆模型
物理建模能力
2.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
科学推理
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知道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科学实验
控制变量法
4.实验九: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科学实验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5.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了解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物理概念
理解能力
机械波
1.通过观察,认识波的特征。能区别横波和纵波。能用图像描述横波。理解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物理科学概念和规律
理解能力
2.知道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了解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物理概念
理解能力
3.通过实验,认识多普勒效应。能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能列举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
物理概念
理解能力
第1讲 机械振动
一、简谐运动
1.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质点在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2)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
①定义:使物体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②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③来源:属于效果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2.简谐运动的两种模型
模型
弹簧振子
单摆
示意图
简谐运
动条件
(1)弹簧质量可忽略
(2)无摩擦等阻力
(3)在弹簧弹性限度内
(1)摆线为不可伸缩的轻细线
(2)无空气阻力等
(3)最大摆角小于等于5°
回复力
弹簧的弹力提供
摆球重力沿与摆线垂直方向(即切向)的分力
平衡位置
弹簧处于原长处
最低点
周期
与振幅无关
T=2π
能量
转化
弹性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自测1】 (多选)关于简谐运动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简谐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周期、频率是表征物体做简谐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C.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可以是恒力
D.弹簧振子每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
答案 BD
二、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1.表达式
(1)动力学表达式:F=-kx,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2)运动学表达式:x=Asin(ωt+φ0),其中A代表振幅,ω=2πf代表简谐运动的快慢,ωt+φ0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0叫做初相。
2.图像
(1)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sin ωt,图像如图甲所示。
(2)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cos ωt,图像如图乙所示。
【自测2】 (2020·北京海淀区适应性练****如图1甲所示,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其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振子的振幅为4 cm
B.振子的振动周期为1 s
C.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D.t=1 s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答案 C
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知,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2 cm,周期为2 s,t=1 s时,振子正经过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
三、受迫振动和共振
1.受迫振动
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做受迫振动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
2.共振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图所示。
【自测3】 (多选)如图2所示,A球振动后,通过水平细绳迫使B、C振动,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只有A、C的振动周期相等
B.C的振幅比B的振幅小
C.C的振幅比B的振幅大
D.A、B、C的振动周期相等
答案 CD
命题点一 简谐运动的规律
受力特征
回复力F=-kx,F(或a)的大小与x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
运动特征
靠***衡位置时,a、F、x都减小,v增大;远离平衡位置时,a、F、x都增大,v减小
能量特征
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周期性特征
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均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T;动能和势能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为
对称性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