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23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54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23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第23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目录
第一部分:网络构建(总览全局)
第二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剖析
高频考点1 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高频考点2 考查溶液导电性图像分析
高频考点3 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高频考点4 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
高频考点5 考查电离常数的应用
高频考点6 考查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高频考点7 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正文
第一部分:网络构建(总览全局)
第二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
知识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
(1)概念
(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
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概念
(1)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
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影响因素
(1)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②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中,溶液浓度越小,越易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④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如:以0.1 mol·L-1 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CH3COO-+H+ ΔH>0的影响。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n(H+)
c(H+)
导电能力
Ka
加水稀释
向右
增大
减小
减弱
不变
加入少量冰醋酸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强
不变
通入HCl(g)
向左
增大
增大
增强
不变
加NaOH(s)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加CH3COONa(s)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加入镁粉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强
增大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H2CO3H++HCO,HCOH++CO。
(2)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Fe(OH)3的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3)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如NaHSO4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
(4)弱酸的酸式盐中酸式酸根不能完全电离,如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HCOH++CO。
5.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高温熔融状态,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和溶液中均可导电。
(2)导电性强弱
知识点二 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1.电离度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电解质总数的百分比。
(2)表示方法
α=×100%
也可表示为α=×100%
(3)意义: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在相同条件下(浓度、温度相同),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
(4)影响因素
1)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①相同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大,其电离度(α)越小。
②相同浓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温度越高,其电离度(α)越大。
2.电离常数
(1)表达式
①一元弱酸HA的电离常数:根据HAH++A-,可表示为Ka=。
②一元弱碱BOH的电离常数:根据BOHB++OH-,可表示为Kb=。
(2)特点
①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升高温度,K值增大。
②电离常数反映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相对强弱,K越大,表示弱电解质越易电离,酸性或碱性越强。
③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1≫K2≫K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3)影响因素
①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越高,K值越大。
(4)电离常数的四大应用
①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越大,酸性(或碱性)越强。
②判断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强弱,电离常数越大,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弱。
③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符合“强酸制弱酸”规律。
④计算弱酸、弱碱溶液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