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地理专题03地球上的水(答案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8页1.6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地理专题03地球上的水(答案版).docx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共22页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2022·上海黄浦·一模)目前上海市城市道路透水砖铺设面积已超过110万平方米。透水砖替代原来的不透水路面后,引起的变化不包括是(     )
A.降水增加 B.蒸发增加 C.地下径流增加 D.地表径流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铺设渗水砖之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弱,地下径流增加;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增大,理论上降水量增大。故选D。
【点睛】
2.(2022·北京·模拟预测)路边树穴是以栽植苗木前所定的栽植点为中心,沿四周往下挖穴而成。下图为北京某学校门口路边树穴。读图,回答与裸露树穴相比,鹅卵石树穴(     )
①容易使土壤板结②能够减少扬尘
③利于施肥、养护管理④可增加雨水下渗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卷第1页,共22页
【详解】
图中鹅卵石树穴可以覆盖沙土表面,减少风力吹拂形成扬尘,还能阻挡水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减轻地表径流的侵蚀、增加下渗量,②④正确;但是对土壤是否板结无太大影响,不利于施肥、养护管理,①③错误。故选C。
【点睛】
(2022·浙江·模拟预测)泥炭是在浅水中形成的富含水生植物残体的特殊沉积层,其用途广泛。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的沉积物剖面,当地地下水位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推测,该地地表环境的变化顺序为(     )
A.荒漠一河流一沼泽一湖泊 B.沼泽-湖泊一河流一荒漠
C.湖泊一沼泽-河流一荒漠 D.荒漠一沼泽一河流一荒漠
4.若在该地大规模开发泥炭,对当地地下水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蒸发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B.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C.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D.蒸腾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答案】3.C
4.A
【解析】
3.
试卷第1页,共22页
根据图示可知,由下而上,由早到晚,下面的先堆积,上面的后形成。因此该地地表环境的变化顺序为:湖积物(湖泊沉积)——泥炭(沼泽)——冲积物(河流搬运堆积)——风积物(风力搬运堆积形成荒漠),C正确,ABD错误。
4.
据材料“泥炭是浅水中形成的富含水生植物残体的特殊沉积层,”可知,若大规模开发,会导致泥炭裸露,蒸发增强,泥炭水分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
该地地表环境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类活动会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
(2022·河北·模拟预测)随着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日益扩大,人类大规模地蓄水、引水,极大地改变了水的自然运动状况,这种水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运动过程即为社会水循环。图为某地自然和社会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5.人类大规模地蓄水、引水,主要干预了自然水循环的(     )
A.地表径流环节 B.蒸发环节 C.供水环节 D.降水环节
6.该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蒸腾作用增强 B.地下水增多 C.地表径流增加 D.云量增加
【答案】5.A
6.C
【解析】
【分析】
试卷第1页,共22页
5.
由图可知,供水属于社会水循环的环节,C错误;蓄水、引水主要干预地表径流环节,A正确;对降水和蒸发环节影响不大,BD错。故选A。
6.
该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可能造成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故A错;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地下水减少,故B错;蒸腾作用减弱,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少,从而使得地表径流增加,故C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会使大气湿度减小(云量减少),故D错。故选C。
【点睛】
7.(2022·上海闵行·一模)早在秦汉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在河套地区开渠引水,通过灌溉发展农业。开渠引水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下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可知,开渠引水是将黄河水通过水利工程引到灌溉区,发展灌溉农业,所以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2·河北·模拟预测)北京西北部的“三山五园”是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该区域水系破坏严重,近年来,海淀区通过各项措施使得该区域地下水回升明显。海淀区将建“三山五园”水系大循环,建设万亩(1亩≈666.7m2)蓝绿交融的生态水乡,增加千顷水面,使水面覆盖率由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