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们的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下列经济现象中,属于经济活动的分配环节的是(B) A. 小杨在商店购买了一件名牌羽绒服 B. 海尔集团向税务部门交纳税金 C. 宝钢集团积极改进技术推出钢材新品种 D. 受金融危机影响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从经济角度看,尊重人才主要是因为(D) A. 人才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 B. 人才是社会生产中的渗透性要素 C. 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要素是知识 D. 人才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3、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上述材料给当前的企业带来的启示是(A) A.树立科学发展观,注意环境问题,促进环境型产品的发展 B.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彻底改变生产方向,大量生产环保行业的产品 D.关注别国的消费状况,提高产品的出口量 3. 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其中,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是因为( C ) A.社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便不能存在 B.社会要持续不断进行生产需要有适当的积累,因此社会产品需要合理分配 C.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 D.个人、家庭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行为,与企业、市场之间构成了一种经济联系和网络 4. 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土地的沙化、水源的流失、矿藏的开采、森林的过度砍伐等,其重新恢复的难度极大,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恢复的可能。因此,土地要素具有( A ) A.不可再生性特征 B.再生性很强特征 C.实体性要素的特征 D.渗透性要素的特征 5.社会生产过程有多种要素参与,各种要素合理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A) A. 劳动者的劳动 B. 科学技术 C. 经营管理 D.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6.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总量已经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一国GDP总量(C) A. 是一个国家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B. 是一个国家劳务的价值总和 C. 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D. 反映一国人们的富裕程度 7.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B) A.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B.一国(或一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C.一国(或一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和 D.一国(或一地区)三大产业劳动者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全部劳动成果 8.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前三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这里的GDP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社会总产值 D、物质生产部门总值 9. 2008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