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政治专题14 文化创新(解析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1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政治专题14 文化创新(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专题14 文化创新
答题要领——探究
命题角度1 文化创新的作用
设问方式
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利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答题要点
创新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创新对社会和民族的作用
[答题术语]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命题角度2 文化创新的途径
设问方式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答题要点
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正确方向+人民群众+其他
[答题术语]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途径。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6)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形式和内涵的发展。
解题示范——应用
[典例]1.(2017·高考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设问方式
原因类
内容限定
《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分值定点
本题10分,一般可回答4~5个要点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第一自然段
第2层
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到“大胆创新”
第3层
从“比赛诗词涵盖”到“外国留学生”
第4层
从“嘉宾现场点评”到“历史故事”
第5层
从“赛会设置竞猜”到“文化盛宴”
第6层
从“节目的播出”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对于设问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2层关键词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创新
由关键词→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第3层关键词句: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诗词等
由关键词→选择的诗词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集中展示了中国诗词的艺术魅力
第4层关键词句:嘉宾分析诗词内涵、发掘诗词价值
由关键词→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内涵和道德价值→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第5层关键词句:设置竞猜、“飞花令”,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由关键词“竞猜”“飞花令”→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关键词“应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第6层关键词句:强烈反响,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
由关键词“强烈反响”→民众内心的诗词文化情结被激发、被调动
由关键词“超过11亿人次”→民众参与广泛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参考答案]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