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 专题9 课时1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2.8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 专题9 课时1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docx
文档介绍:
主干构建
素养落实
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持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在立足社会实践基础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实现文化创新;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和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公共参与: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时1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核心考点一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向一 文化的多样性
1.(2022·湖南高考)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
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表明不是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材料没有涉及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题意。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符合题意。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向二 文化传播
2.(2021·全国甲卷)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国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翩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本质内涵
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历史文化与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关系,①排除。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况且传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②说法错误。
考向三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
3.(2017·全国Ⅲ,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
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研细则 请同学们研读细则,找出差距。
①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3分),或人员交往或人口流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分)。(答到“人口迁徙”或“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给分)
②提高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或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或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任答一点2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